在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,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将于2021年9月18日(星期六)至2021年9月19日(星期日)在江苏大学举办“江苏省研究生‘江南艺术遗产与再造’学术创新论坛”,特向省内外研究生征稿。
作为文化概念,“江南”主要指沪宁杭为中心的环太湖地区。江南古美术与设计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,是江南地区生活方式与文化精神的核心之一,呈现出诗意生存、趣味风雅的整体特征。论坛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,遵循教指委关于“学术论坛立足江苏、面向长三角、辐射全国”的指示精神,在美术学与设计学的双重学科范畴内,探掘古典,探索新知,推进学科发展。
一. 论坛主题
本论坛以“江南艺术遗产与再造”为主题,围绕 “物”“史”“美”“用”等征集学术研究成果,凝练论坛核心内容,开展学术活动。
物:以江南地区的代表性艺术作品、出土文物、传统造物的人文脉络,造物特色为核心内容;
史:立足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运河交汇艺术资源,以江南艺术发展史为研究对象,关注江南艺术当代发展的新趋向、新思想;
美:梳理传统江南艺术发展应用的前沿理论、技术、典型案例,提炼江南艺术遗产与江南造物的美学特点。
用:在跨区域、跨文化、跨学科的艺术比较研究中,探索江南造物思想现代应用的策略,扩大“江南艺术遗产与再造”的影响力。
二. 论坛主办、承办单位
主办: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
承办:江苏大学研究生院 艺术学院
三. 大会征稿主题
(1) 主题一:古江南——江南艺术史
(2) 主题二:江南好——江南艺术美学与理论
(3) 主题三:望江南——江南艺术传播与交流
(4) 主题四:新江南——江南艺术遗产与设计再造
四. 征稿细则
(1) 征稿对象:国内美术学、设计学等相关专业在读博士、硕士研究生。
(2) 征稿类别:征稿类别分为两类,即论文征稿、设计创作征稿。所有征稿类型需将回执(附件一)、论文或设计创作发到指定邮箱。
论文征稿:按标题、作者(单位、省市、邮编)、第一和通讯作者邮箱及通讯地址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与页下脚注、参考文献的顺序排列;使用word编辑,A4纸排版,页边距均为2.5CM;标题黑体四号字、正文宋体五号字;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;正文不少于4000字。(详见附件二:论文投稿要求)
设计创作征稿:按标题、作者(单位、省市、邮编)、第一及通讯作者邮箱及通讯地址、设计说明、设计图顺序排列;使用AI编辑,A4纸排版,页边距均为2.5CM;字体为宋体五号字,设计说明不超过200字;分辨率不低于300DPI;不超过两页。
(3) 征稿费用:免费。
五. 评奖与邀请报告
(1) 论文及作品汇编:所有录用论文与作品编入《江南艺术遗产与再造-研究生论坛集萃》(注:所有论文均可另投其他刊物)。
(2) 论文及作品评奖:设立论坛评审委员会,评出一二三等奖,各占录用稿件3%、5%、8%,并按照获奖等级给予相应奖励、颁发获奖证书。
(3) 特邀报告:邀请部分获奖作者与会报告,由论坛资助全额费用(注:疫情期间的防控说明参见附件三。)
六. 论坛时间安排
(1) 论文征稿阶段(5月1日—8月15日);
(2) 论文评选阶段(8月15日—8月20日);
(3) 文集印制阶段(8月21日—8月30日);
(4) 论坛实施阶段(9月18日—9月19日)。
七. 投稿方式
投稿邮箱:jsdxart@163.com
投稿文件名:“论文/作品+题目+姓名+学校+联系方式”,如“作品+题目+张某+***大学+188****6156”或者“论文+题目+王某+***大学+188****5248”
联系人:曹老师 15201410756 沙老师 13921584495
江苏省艺术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
江苏大学研究生院
江苏大学艺术学院
2021年7月5日
备注:学术论坛以“线下+线上”的方式举办,并根据疫情防控情况调整
附1:附件一、附件二、附件三
附2: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简介
〔附件一〕
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“江南艺术遗产与再造”学术创新论坛
征稿回执
题目 |
|
作者姓名 |
|
作者联系电话 |
|
指导教师 |
|
教师联系电话 |
|
学校 |
|
院系 |
|
所在省市 |
|
快递地址 |
|
论文摘要 (设计说明) |
不多于200字 |
参会方式 |
“线下”“线上”二选一。 |
(附件二)
投稿要求
一、来稿内容按顺序为:按标题、作者(单位、省市、邮编)、第一和通讯作者邮箱及通讯地址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与页下脚注、参考文献的顺序排列;如属基金项目成果,须在篇首页地脚标注项目名称和编号;标题黑体四号字、正文宋体五号字;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。
1. 摘要及关键词。用100-300字提供论文梗概,不分序号,不分段。选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-8个为关键词,其间用分号分隔。
2. 正文。来稿正文4000字以上为宜。
3. 注释规范:采用顺序编码制,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编序,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标注在引用处。文末按引文顺序列出,务必注意文献的准确性。
例:
[1]汤池. 西汉石雕牵牛织女辨[J]. 文物, 1979(02):86+89-90.
[2]刘伟冬. 觅真情于人和自然之间——油画家沈行工和他的江南系列介绍[J].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(美术与设计版), 1991(04):31-34.
[3]吴振. "江南画"与董源的渊源考论[J]. 艺术百家, 2018, 34(06):214-218.
[4]黄培杰. 工笔人物画研究[M]. 兰州市: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, 2003.
4.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月)、性别、联系电话、职称、学位、研究方向、工作单位、通信地址、邮编和邮箱。
二、使用word编辑,A4纸排版,页边距均为2.5CM;配图应清晰可辨、色彩饱和,可保存为*jpg、*tif等格式,建议采用*jpg格式。
〔附件三〕
论坛疫情防控实施方案
为做好本次会议工作,保障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身体健康,确保会议顺利召开,制定本工作方案。
一. 会前健康申报
(1) 所有参会人员及工作人员均须在会前登录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程序,依法如实进行14天内到达或途径地域的申报。
(2) 参会人员在报到时需提供当地健康码、行程码。
(3) 对于来自疫情中风险或高风险区域的参会人员,谢绝参加会议。
(4)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与健康码均为绿码者方可参加会议和会务工作。经审查,健康申报情况有异常的,不得参加会议。
二. 会场准备
(1) 会议举行前对会场严格做好通风消毒工作,并配备相关疫情防控物资。
(2) 会场应设置临时隔离场所(会场方配合设定)。临时隔离场所设于相对独立区域,与会场不在同一楼栋或同一楼层,尽可能保持间隔距离,避免人流交叉。临时隔离场所内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、洗手卫生设施、消毒药械,产生的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置。
三. 会议期间防控措施
(1) 会场要求在进入主会场的相关通道外围设置体温检测岗,进行人工测温。会场内座位的摆放尽量增加间距或隔位坐人。参会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,休会期间尽量避免长时间交谈,近距离接触时也应佩戴口罩。所有工作人员在会议服务期间均需佩戴口罩。实行分时分批组织参会人员进场退场,所有人员进入会场时实行“亮码+测温”,体温正常且持健康码绿码的方可进入。会场应加强开窗通风换气,必要时通过机械方式加强通风。
(2) 通风与消毒加强会场的日常通风消毒,尤其是会议室、电梯间、电梯按钮、卫生间、公共休息区等重点部位的消毒工作。尽量不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,首选自然通风。
(3) 应急疫情处置如在会场发现健康异常人员,迅速转送至临时隔离场所,立即报告疾控中心,并开展医学排查、流行病学调查、采样检测、疫情处置等工作。